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中心 > 培训知识

跟我认识肌激动器(一)

时间:2022-09-01 作者 :超级管理员

前言

   暑假期间,牙医网友们向我咨询儿童下颌后缩II类错颌矫治方法,因为暑假忙于临床工作,未能及时发本篇博文,在此向各位关注我的牙医致歉!所幸的是,暑假还没有结束,希望本篇文章能对初学正畸的医生有所帮助。

   安氏II类错颌(下颌后缩),常用功能性矫治器-肌激动器进行矫治,自本篇起,用系列博文介绍肌激动器的详细介绍及临床使用。

安氏II类错颌(下颌后缩),需要在快速生长发育期前进行干预矫治。

   正畸引导是否能改变TMJ的结构来影响下颌骨的位置一直是多年来正畸医生的兴趣所在,并存在争议的观点。

    1880年Kingsley在下颌后缩病例的治疗中提出了“跳咬合”的概念。受Kingsley的思想影响了下颌功能矫形的发展。*早的肌激动器(Activator)由Andresen使用(1908),带有垂直翼板延伸*下牙的舌面。用这种方法治疗了成千上万的病例,100年之后的今天,能否获得永久性的下颌前伸位置依然是争论的话题。

Andresen的概念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下前牙不能唇倾,否则则意味着肌激动器治疗的失败。

受Kingsley提出的概念和启发,Andresen发明了一种活动的、固位较松的改良型矫治器,能将肌功能刺激传递给颌骨、牙和支持组织。Andresen的女儿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远中错颌结束后在暑假戴用的保持器。他把这种经过不断改良的保持器成为生物机械作用保持器。

H?upl是一位牙周医师和组织学家,Andresen的功能保持器获得的疗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,引发了他探究由此引起的组织学变化的兴趣,他开始确信这种装置在自然力量传递到下颌骨、牙齿和周围组织从而刺激生长。他认为Roux的骨改建理论是一个有力的临床证据。由于该装置能激活肌肉的力量因此称之为肌激动器(Activator)。

  

肌激动器口内观

1 Andresen和H?upl设计的原始肌激动器

 

 

 

 头帽式肌激动器,对于上颌骨的生长控制比较有利

 

 


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